“找关系”----防骗指南

作者:逃之夭夭 时间:2024-05-13 分类:在押人员百科知识

“找关系”----防骗指南

“找关系”----防骗指南


刑案委托过程中的怎样防骗“找关系”。当亲朋好友涉嫌犯罪而被刑事拘留时,相信大家的反应大致相同:焦急万分、内心焦虑,茫然不知所措,四处打听谁有关系能够将人“捞出来”......此时,各种骗子便会纷纷登场。如果你无法保持清醒,那么钱财大概率就会遭受损失。以下这些故事,请别询问具体是谁,因为我并不知晓,我只是讲述故事而已,你权当小说听听就好。

 

故事一:甲律师,有意与刑庭的书记员搞好关系。在刑案合议笔录打印完成,书记员拿着笔录准备给法官签字之前,将此案判缓刑的结果告知甲。甲随即找到被告人家属,声称这个罪名至少要关押三年,但他有关系能将人放出来。被告人家属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不惜花费重金委托甲。后来案件宣判,被告人果真被释放出来,被告人家属对甲感激涕零,认为聘请到了有关系的好律师。

 

故事二:乙律师,经过判断认为被告人有极大可能获得取保候审,于是对被告人家属表示,自己有关系办理取保候审,但需要花费 10 万元进行打点,并承诺如果办理不成会退还这 10 万元。当然,乙收取钱款后并未敢去行贿,只是撰写了一份取保候审申请书交给法官。后来,被告人确实被取保候审了,家属便认为聘请到了优秀的律师。

 

故事三:丙在检察院工作,闲来无事时就爱在公诉科喝茶闲聊,趁同事不注意拍下侦查卷里被告人或被害人家属的联系方式,然后主动登门,声称自己是承办人的同事,可以帮忙说话。丙就在当事人家中吃喝,并不索要大额钱财,最多只是拿些烟酒或者去钓鱼,被招待的当事人家属还认为有人帮忙心里挺高兴。由于这种行为属于小打小闹的违纪,丙并未受到处理,一直行骗直至退休都没有被抓获。只不过他的同事一见到丙,第一个动作就是赶紧将卷宗锁好。

 

结论:所谓通过找关系搞定的案件,实际上只是顺水人情罢了。只不过内行人利用自身信息优势欺骗外行,打个信息差,赚取的就是“你的不懂”和“你容易被骗”。

 

除了上述故事中提到的防骗指南,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信任合法机构:优先选择合法、正规的法律服务机构或律师事务所。

2. 查看律师资质:确保委托的律师具有合法的执业资质和良好的声誉。

3. 理性判断:不被情感冲昏头脑,对各种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

4. 不贪图便宜:警惕那些以低价或不合理优惠吸引你的人。

5. 要求书面协议:与律师或相关方签订详细的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6. 不泄露敏感信息:避免向不信任的人透露敏感信息,以免被利用。

7. 关注案件进展:及时了解案件的实际进展,确保与实际情况相符。

8. 避免私下交易:尽量通过正规渠道和程序进行委托和沟通。

9. 提高防范意识:平时多了解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10. 参考他人经验:向有过类似经历的人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11. 保持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或受到他人影响,坚持自己的判断。

12. 谨慎对待陌生人:对主动找上门的陌生人要保持警惕,尤其涉及金钱和案件的事情。

13. 寻求监督和反馈:如果对律师或相关人员的行为有疑问,可以向相关部门寻求监督和反馈。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ykss.com/post/6899.html


部分信息来源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部分信息可能不准确,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给我们留言或者联系我们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且承诺我们是完全免费公益的!

您也可以点击这里复制我们的微信号并打开微信添加我们为好友


我们的邮箱: comment@jykss.com secpol@qq.com

联系方式:
微信号:jykss_com
QQ号:336082497
您也可以给我们留言:留言本

您的宝贵意见将会是我们更新和维护的动力源泉!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底部导航>>>>

分享:

支付宝

微信

今日更新106616文章 陇ICP备2023001240号-1

甘公网安备62122202000144号

网站地图:sitemap sitema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