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一定要剃光头吗?
在看守所中,剃光头是一项常见的管理措施,它不仅具有实际的卫生意义,还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从卫生角度考虑,剃光头有助于预防寄生虫和细菌的滋生,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看守所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人员密集,卫生条件相对较差。通过剃光头,可以更方便地清洁头皮,保持个人卫生,维护整个看守所的健康环境。
然而,剃光头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是对被监管人员身份的一种标识,以及规范管理的一种手段。当一个人进入看守所时,剃光头意味着他失去了部分个人自由和尊严,必须接受看守所的规章制度和监管。这是对违法行为的一种警示,提醒被监管人员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此外,剃光头也可以被看作是重新开始的象征。对于被监管的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反思过去行为、重新审视人生的契机。剃光头象征着与过去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决裂,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未来。它提醒着人们,无论过去犯下何种错误,都有机会改过自新,重新出发。
当然,对于剃光头这一措施,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它侵犯了个人的权利和尊严,而有人则认为这是必要的管理手段。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看守所的宗旨是对被监管人员进行改造和教育,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剃光头只是其中的一项措施,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教育、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等综合支持,助力被监管人员重建自己的生活。

小米三次进入看守所的经历。
小米进的第一个看守所是他所在的城市。当时公安机关为了他,跨越五个省抓人,正所谓虽远必抓。审讯结束后,小米被押在本地临时羁押,因为案子复杂,人数众多,他甚至没有在过渡号待一天,就被分在了普通号。
羁押的第三天上午,管教送来了推子和剃须刀。小米看到号子里的人都在卫生间区域蹲着剃头,想着剃光头可能是这里的规矩,于是也凑了过去。结果却被旁边的人赶了出来,对方告诉他,他想留头发也留不住,小米有资格留头发还要剃掉是吃饱了撑的。
被人说吃饱了撑的,小米心里很不爽,追问为什么自己不能留。对方告诉他,这里有一个风俗,只有被逮捕后的人才需要剃光头发。对方还好心地安慰小米,让他留着头发,万一取保候审了还能帅帅地出去。
小米确实离开了看守所,但不是取保候审,而是被跨省押送到了办案机关隶属的看守所,这是他待的第二个看守所。进入这里后,小米被分到了过渡号,也就是正常情况下新入所的人都会待的号房。
不到一个小时,管教开门送来了推子和剃须刀,让值班员安排最近一个星期进来的人剃光头,并用很贴心的语气告诉他们,天气暖和了,大家把头发理理,看起来更精神。管教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小米能不理吗?当然不能。
毕竟初来乍到,小米看到不少虎背熊腰、满脸横肉的人,心里还有点虚。他心里想着,万一里面真有大哥,真有拉帮结派的,以不服从管理、上纲上线的理由来找麻烦,那不是自讨苦吃吗?再说,好几个乖乖去卫生间蹲着理发,何必做那个与众不同的人呢。
小米也去了卫生间,蹲着接受推子的“碾压”。理发之后大概半个月,小米被调到了普通号,这里的理发规定是每月一次。主管管教喜欢从头发上看一个人是否有精神,所以小米每月都会剃头,但在开庭之前可以留长一点。
剃了三个月后,小米又被调到了另一个看守所。当管教让他收拾收拾准备走的时候,小米还以为是调号。谁知戴上手铐出了号门,是往看守所大门走。管教告诉他,根据办案单位的要求,要将他调去另外一个区的看守所。至于具体原因,让他去问办案单位。
到了第三个看守所后,小米没有再进入过渡号,而是直接被分到了普通号。里面大概有 23 个人,一眼望去,基本上都是黑黑的头发,自己的头发是最短的。问下来才知道,这里不要求剃光头,只要不是留到需要做发型、用梳子打理的长度,留三五厘米的头发都不是问题。
这就是小米三次进入看守所的经历。进入看守所是否要剃光头并不是标准答案,不同的看守所对个人卫生的要求也不一样。但进入监狱后,除了临刑满释放时可以留头发外,其他时间留 2 厘米的头发已经是极限了。
综上所述,看守所剃光头这一现象既具有实际的卫生意义,又具有象征层面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尊重法律和秩序,同时也为被监管人员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改过的机会。在探讨这一话题时,我们应兼顾个人权利和社会安全的平衡,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健康、更公正的社会环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