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引发的深思

作者:途涂 时间:2023-06-04 分类:精选文章

未成年人犯罪引发的深思

2019年10月,身在大连的我第一次意识到“未成年人杀人”是多么的可怕。


安徽郎溪 13岁男孩杀害 10 岁堂妹后抛尸,黑龙江13岁的男孩赵力宝强暴了同村14岁的女孩明芳,湖南益阳12岁的吴某持刀将34岁的亲生母亲陈某杀害,三个13岁的小孩一起把52岁的值班老师捂死……

很多人在面临这样令人心寒又沉重的案件面前,除了感慨“恶魔”逐渐低龄化之外,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所导致的判决中。

在我国,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上面案件中的小孩都因为不满14岁而很快就释放了。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修改一个法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比做好教育简单的多,但是即使降了刑事责任年龄,在以后肯定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12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如何看待10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如何看待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等等。

所以我认为,出现了未成年犯罪,最大的问题还是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教育缺失和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法律从来都不能改造人性,只能够抑制人性,所以要改善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还得究其根本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引发的深思

l 未成年犯罪的心理原因 l

青春期(12—18岁)的孩子正处于从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个体在各个方面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青少年身体机能的发育和大脑激素的变化促使本能冲动的高涨,另一方面他们步入中学,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感到困扰和混乱。

同时,在自我意识方面,成人感、自立意识不断增强,与之不匹配的心理仍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附、半独立的状态,心理的不成熟,情绪管理能力未完善,意志水平薄弱,容易使得青少年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表现为冲动、不信任、怀疑;认同不良倾向和违反社会规则的事件;对既定的规则或者成人的管教表示抵制、蔑视和对抗等。

以及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缺少自我判断能力,在面对不良情绪时,由于引导不当,容易出现报复心理和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引发的深思

l 家庭环境带来的伤害 l


家庭,尤其是核心家庭,长久以来在犯罪学文献中被认为对儿童或青春期少年出现反社会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有数据表明,80%未成年犯罪者后面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而家庭中父母监管缺失、家庭虐待、冷漠亲子关系、父母犯罪行为、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以及较差的家庭经济条件等风险因素直接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①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一种家长还是贯彻应试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智育教育比德育看重。出现问题也是棍棒式的权威教育。而这种高压下,会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一种就是无条件顺从孩子的溺爱式教育,以至于孩子长大可能会养成不达目的不罢休、好逸恶劳、自私懒散的不良习惯。

② 家庭环境的不和谐。沟通的缺乏,父母的离异或者暴力行为,甚至还有父母长期沉迷网络,酗酒,吸毒。这些环境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孩子的一生。最终未成年人可能因为得不到健康的身体心理发展而人格缺失,心理扭曲,逐渐成为社会的毒瘤,家庭的负担。

③ 采用封闭式管理。父母只会告诉孩子不许和社会上的人接触、不许打开某些网站、不许谈恋爱、不许打架等。但是未成年正处于身体心理的又一高峰发展期,对禁止的事情反而充满了好奇。因为对未知世界所知甚少,容易为了自我生理心理的好奇心满足而接触不健康的东西。


l 学校教育的不到位 l

现在很多学校还是没有把应试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相结合发展,依旧过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导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出现偏差。同时很少有学校从根本上重视法制,导致学生对法律认知的缺乏和法制意识的淡薄。在自己权利受到侵害时不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一方面间接地促使校园暴力之风的猖獗和侵害未成年事件的增加;另一方面,未成年有了违法犯罪的想法而不自知,以至于发生恶性事件才明白自己触犯了法律,可是为时已晚。

最后,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人性之初。

美国犯罪学家罗伯特·K·雷斯勒,在深入研究了十二名在美国穷凶极恶的连环杀人犯,发现这些凶残的杀手无一例外在童年经历过父母离异、亲人去世、家暴,甚至强奸和虐待。于是罗伯特提出结论:几乎所有凶恶的杀人犯,都有着一个悲惨的童年;而其童年的悲惨程度,与罪犯的凶残度存在正相关。

谁天生冷血残忍?谁命中注定就是人渣?谁生下来不是柔软可爱?谁不曾充满童真满腔赤诚?

事实上,当婴儿还没有进入人类的文明社会时,是不具备人性的,只存在动物性。随着婴儿的长大,其慢慢认识和了解到人类文明社会的规则和与善恶相关的道德感,这一个过程是极其重要的,是需要积极健康的环境引导的。比如,当一个人受到侵犯的时候,由于教育和思考,他觉得原谅和宽恕对他来说是有利的,他就选择了原谅。同样的,很多未成年犯罪都是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出于本能的愤怒和环境的熏陶,选择了错误的道路。

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想给人性是善是恶下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家庭,社会,环境三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ykss.com/post/1530.html


部分信息来源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部分信息可能不准确,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给我们留言或者联系我们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且承诺我们是完全免费公益的!

您也可以点击这里复制我们的微信号并打开微信添加我们为好友


我们的邮箱: comment@jykss.com secpol@qq.com

联系方式:
微信号:jykss_com
QQ号:336082497
您也可以给我们留言:留言本

您的宝贵意见将会是我们更新和维护的动力源泉!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底部导航>>>>

分享:

支付宝

微信

今日更新16158文章 陇ICP备2023001240号-1
网站地图:sitemap sitemap-1